9月20日,在世界青年科學家論壇(南京)召開期間,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暨新材料產業創新聯盟2025年度會議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行。院士專家、企業家、高校院所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新材料領域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

創新聯盟成立一年多以來,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緊密圍繞國家新材料戰略需求,整合近千人研發團隊,組織實施了20余項聯合攻關項目。在高端電子化學品、生物基材料等關鍵領域實現多項重大技術突破,成功推動40多項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引進并培育了一批頂尖科學家與行業領軍企業,顯著增強了我國新材料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能力與國際競爭力。
匯聚創新資源,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
新材料的突破正在重塑全球產業格局,從量子材料、超材料到生物仿生與智能響應材料,無一不彰顯科技前沿的澎湃動力。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致力于將產業創新聯盟打造為集合作、創新與資源整合于一體的高水平平臺,使其成為推動產業變革的“主力軍與共同體”。
本次活動迎來復旦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及博康集團、江蘇弘盛新材料、江蘇華大新材料等12家高校院所和企業的加入,為創新聯盟在二維材料、光刻膠、高分子智能材料等前沿方向注入新活力。
2024年4月28日,由6位院士領銜,園區聯合14家國內外高校與科研機構、60家企業及多家行業協會和金融機構,共同成立創新聯盟,構建起“產、學、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聯盟聚焦六大任務,包括技術超越與產業跨越、顛覆性技術與頂尖人才結合、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等,系統推進關鍵技術聯合攻關與科技成果轉化。
一年來,聯盟已推動40多項科技成果落地,覆蓋高端精細化學品、電子化學品、生物基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等重點方向,打通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的全鏈條,突破多項“卡脖子”技術,并匯聚了大批創新型科研人員與企業家。
打造中試基地,突破成果轉化瓶頸
隨著研產貫通的不斷深入,為徹底打通從實驗室到產業化之間的“最后一公里”,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積極推動校企共建聯合創新中心,搭建產學研合作快速通道,加速創新成果轉化。

大會上,4家聯合創新中心正式揭牌,聚焦低碳污染控制、生物基材料、合成生物等方向,標志著聯盟建設從資源聚合邁入實體運營新階段?,F場還集中簽約了10項高質量科創項目,涵蓋泛半導體電子化學品、有機光電材料、環保催化劑等熱門領域。
備受期待的是,總投資6.4億元、占地156畝的新材料產業中試基地將于今年10月建成投用。該基地以“頂尖團隊+顛覆性技術”為特色,重點布局新能源、新材料與合成生物制造等領域。首批入駐的16個優質項目中,5個由院士牽頭?;厝媾鋫浼最愔性噺S房、智慧管理平臺、污廢處理“綠島”等設施,并設立專家委員會對中試項目進行全方位論證,為長三角地區新材料技術的中試熟化和企業孵化提供堅實支撐。
構建一流生態,樹立新材料發展新高地
新材料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石,也直接關乎我國在全球制造業競爭中的地位。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持續優化創新生態,推動資源匯聚、成果轉化,全力打造全國化工新材料研產貫通的新高地。
會議同期舉辦了高校院所技術成果對接會,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科院過程所等14家機構帶來100多項可轉化成果,為企業與高校搭建起高效對接通道,推動技術共享與人才合作。
2024年,全球蛋氨酸領軍企業安迪蘇中國區總部正式落戶園區,并與浙江工業大學鄭裕國院士團隊、新材料科技園共建生物合成產業創新研究院,聚焦氨基酸及功能性添加劑研發。
南京瑞固聚合物有限公司同樣得到了園區的鼎力支持。為突破技術壁壘,在江北新材料科技園支持下,南京瑞固聚合物有限公司與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共建泛半導體電子化學品材料創新中心,聯合攻關超高純材料制備、分子結構設計等關鍵技術。目前,瑞固的助劑產品已進入多家國內外頭部電池企業供應鏈,二期年產3.25萬噸新材料項目即將投產,企業正積極布局半導體用濕電子化學品等新領域。
面對全球科技競爭新態勢,產業創新聯盟將繼續深耕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高端電子材料等前沿方向,推動更多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構建“有平臺支撐、有人才引領、有企業帶動、有園區集聚、有基金助力”的研產貫通體系,不斷提升國際創新生態水平。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引》(下稱《指引》)。其中,要求園區要明確產業定位,“原則上不宜超過3個主導產業”。筆者以為,這是相關部門為了打造特色突出、優勢明顯...
近日,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公示了新一輪擬復核認定合格化工園區名單。此次公示的37個化工園區中,荊州市數量最多,有7個;宜昌市有6個,位列第二;襄陽市5個:荊門市4個;黃石市、黃岡市、隨州市、潛江市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