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9月2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進展時,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表示,行動開展以來,各地累計排查重大隱患達116萬多項,整改率達到98.4%。
王祥喜表示,今年是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的第二年,落實落地了一批治本舉措,取得顯著效果。
具體來說,在抓源頭治本方面,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隱患作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動出臺了64項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行動開展以來,各地累計排查重大隱患116萬多項,整改率達到98.4%。其中,企業自查占比從行動之初的37.1%提高到了目前的52.5%,反映出企業作為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正在由“他律”向“自律”轉變。堅持從準入條件、產品質量、生產工藝等方面深挖事故源頭病根,推動出臺了燃氣、危化品等一批強制性標準,通過標準引領,促進了本質安全水平提升。
在抓責任治本方面,堅持系統觀念,圍繞“一件事”全鏈條來明確各個環節責任,逐一落實責任措施,推動了各方齊抓共管;動真碰硬開展中央安全生產考核巡查,加大明查暗訪力度,“點名道姓”曝光問題,有力壓實了相關方面責任。
“我在企業工作過,深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重要性,所以我們一方面嚴格規范安全生產執法,一方面熱情指導服務,對一些重點地區重點行業企業開展幫扶,多辦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支持企業安全發展?!蓖跸橄舱f。
在抓科技治本方面,加強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實現了對全國7600余家?;菲髽I、3300余處煤礦、3800余家工貿企業、1200余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的在線監測。加快高危行業“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現在全國煤礦有1900多個工作面實現了智能化開采,2500多臺無人駕駛車輛在各類礦山推廣使用,1400多套化工老舊裝置實行分級分類處置,90%的化工園區建成封閉化管理、智能化管控平臺,科技在治本中的作用愈加凸顯。
在抓人員素質治本方面,開展從業人員安全素質能力提升行動,聯合中央黨校等單位,對全國近2萬名危化企業、1.85萬名燃氣企業、1.3萬名礦山企業,以及近2萬名金屬冶煉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不分所有制性質,也不分企業規模大小,先后集中起來進行安全專題培訓?!斑@樣的規模和力度可以說前所未有,有力推動了有關從業人員明責履責盡責。”王祥喜表示。
“46類危廢能接40類,園區企業不用再到處找下家;排放口后面再加10道凈化鎖,安全賬上不設封頂線?!痹诮铡吨袊蟆飞缬邢薰緦μm州新區化工園區的走訪中,蘭州盈美環??萍加邢薰荆ㄏ路Q盈美)作為園...
應急管理部繼今年5月公布一批化工非法生產典型案例后,近日再次公布一批典型案例。案例1:2025年1月9日,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某新能源有限公司發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1人受傷。調查發現,該公司危險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