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8月26日,由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石科院”)牽頭的“高效分布式甲醇制氫—加氫一體化關鍵技術開發和應用”項目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中國科學院院士李亞棟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學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認定,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石科院副院長林偉介紹,分布式甲醇制氫技術以來源廣泛、容易獲取且易于運輸的甲醇為原料,采用“前店后廠”“現制現用”模式直接在加氫站內現場制取氫氣,經過壓縮、儲存等后續處理后直接加注到車輛中,能夠破解加氫站等分布式應用場景下燃料電池級高純度氫氣使用成本高、商業化推廣受限的行業痛點。
為推動分布式甲醇制氫技術取得突破,石科院成立跨專業的項目團隊。經多年攻關,團隊以RSR-501甲醇重整催化劑和CCC系列催化氧化催化劑等系列催化劑開發、過程強化技術、本質安全設計和系統集成優化等四個方面作為突破口,突破分布式甲醇制氫技術的小型化、集約化、本質安全化和數智化等關鍵核心技術,研制出了國內首套高度集成的500標準立方米/小時分布式甲醇制氫示范裝置,占地面積僅為64平方米,為國內最小。
依托自主研發的分布式甲醇制氫技術及示范裝置,中國石化率先在非化工園區開展全國首座甲醇制氫加氫一體站大連盛港綜合加能站的長周期商業運營,實現了商業制氫加氫一體站從無到有的突破。權威機構檢測和大連盛港綜合加能站實際應用效果證明,該技術生產運行穩定性強、響應速度快、生產靈活,單位質量氫氣甲醇消耗、單位質量氫氣用電消耗、同等規模裝置占地面積、熱啟動時間等核心性能指標均顯著優于同類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甲醇生產國,甲醇產能占全球的60%。這項技術可以作為我國氫氣資源稀缺地區長期、大量、穩定的供氫方式,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氫能產業鏈安全?!绷謧フf,同時,由于可以“跳過”成本高昂的的氫氣運輸環節,該技術相比傳統加氫站用氫方式成本可降低20%以上,并有效減少氫氣在儲存、運輸過程中導致的安全風險。
11月5日,由國家能源局、商務部主辦的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球能源轉型”分論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會上傳來的消息顯示,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已突破1億千瓦。
為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結合湖北當地實際推動綠電直連項目建設,滿足綠色企業用電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水平,統籌新能源和用電負荷資源,近日湖北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發布《關于有序推動綠電直連項目建設的通...
“綠色甲醇減碳優勢明顯,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熱點?!?0月29日,在上海舉行的2025石油和化工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會議暨第三屆上海化學工業區綠色低碳發展會議上,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
“預計今年濮陽市農作物秸稈資源量370萬噸,通過‘五料化’利用及直接還田355萬噸,綜合利用率超95%。”10月31日,在河南省秸稈綜合利用秋季現場會上,濮陽市政府發布了秸稈綜合利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