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疲軟 低價進口沖擊
在德國杜塞爾多夫近日舉辦的K 2025國際塑料及橡膠展上,參展商一方面對當前市場感到失望,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全球經濟與政治不確定性中找到方向。生產商們面臨的困境,主要源于整個價值鏈中聚丙烯(PP)需求的持續下滑。2025年上半年,節后補貨需求曾支撐現貨價格走高;但隨著全年進程推進,PP現貨市場整體呈現下行趨勢。
標普全球商品洞察旗下普氏能源資訊數據顯示,8月西北歐地區均聚注塑級PP送達現貨價格跌至940歐元/噸的低點,為2020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進入9月,價格仍維持在這一低位,市場參與者對四季度復蘇持悲觀態度。
下游需求疲軟
PP需求疲軟,源于核心消費領域產能利用率低迷,特別是汽車和建筑行業。PP是汽車制造中應用最廣泛的聚合物之一,汽車行業的低迷表現對PP市場沖擊顯著。受經濟形勢疲軟、能源成本高企、國際競爭加劇,以及美國關稅和貿易爭端等引發的不確定性影響,汽車行業銷量持續承壓。
標普全球汽車數據顯示,2024年歐盟汽車產量下降6.2%,汽車制造商紛紛報告銷量下滑。2025年上半年,奔馳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宣布銷量下降6%,寶馬則稱其在歐洲市場的銷量下降1.6%。這一形勢引發了汽車制造商的一輪產能整合,例如大眾集團已宣布計劃關閉德國境內3家工廠。PP應用領域低迷也對現貨市場造成壓力。市場消息人士表示,買家為控制庫存,普遍采取“按需采購”策略。
建筑行業低迷同樣影響PP需求。盡管部分市場參與者認為,德國5000億歐元基礎設施撥款法案等政府舉措可能成為提振需求的潛在推動力,但對四季度消費狀況好轉的短期預期則希望渺茫。
進口競爭加劇
在需求疲軟、區內供應充足的背景下,低價進口產品的持續涌入也進一步加劇了歐洲PP市場的供應過剩問題。歐洲PP進口主要來自中東和亞洲。標普全球商品洞察數據顯示,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歐盟PP進口總量達161.6萬噸,其中沙特阿拉伯進口量為63.5萬噸,占比39%,是最大進口來源國。
近年來,中東生產商大力建設聚烯烴生產設施,并將歐洲視為核心出口市場。近期投產的工廠,加之中東地區擁有低成本原料優勢,使得中東生產商能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向歐洲出口產品。
越南和韓國也是歐洲PP的重要進口來源國。此外,中國已大幅提升PP產能,8月中國供應商對歐洲市場的報價明顯增多。
短期疲勢難改
展望2025年四季度及2026年,市場參與者對PP市場復蘇普遍持悲觀態度,認為國際形勢不確定性與經濟疲軟是阻礙需求改善的主要因素。一家PP消費企業表示:“很難說2026年會發生什么,我們的客戶甚至不確定10月或11月要做什么,今年和明年的市場完全沒有可預見性?!?/p>
不過,盡管行業正進行產能整合,仍有部分企業選擇繼續投資歐洲PP市場。例如,博祿集團8月宣布,將投資1億歐元在奧地利施韋夏特新增一套PP復合裝置。行業整合趨勢也可能進一步顯現:部分企業正評估退出市場的可能性,而另一些企業則在通過投資以鞏固自身市場地位。
近期,需求疲軟和供過于求的市場基本面、地緣政治波動疊加原油價格震蕩的原料采購不確定性,以及關稅爭端下不斷變化的貿易流向,讓亞洲石化行業面臨重重挑戰。
9月23日,標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負責甲醇與塑料循環領域全球分析主管奧利維耶·馬羅諾在柏林舉行的歐洲石化協會(EPCA)年度會議上表示,在歐盟推進能源轉型與脫碳進程的背景下,甲醇為多個行業實現脫碳提...
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已成為全球反對“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運動的核心。2021年以來各州提出的反ESG法案數量大幅增加。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后,進一步推動反ESG勢頭,不僅撤銷氣候行動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