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安徽開幕。開幕式上,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蔣艷發布《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能力水平(2025)》,提出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整體呈現由中等水平向中高級階段發展的態勢。
根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能力水平(2025)》,中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下稱“兩化融合”)發展指標體系服務能力突出。依托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已為全國36萬余家企業提供評估對標服務,覆蓋全國各省市、41個工業大類及207個中類,基于這些數據構建的監測指標,有助于政府摸清底數、精準施策。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65,64.2%的企業基本實現全業務流程數字化,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關鍵環節數字化普及率均超60%,整體呈現由中等水平向中高級階段跨越的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十大工業強省已經成為目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高地。江蘇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70.9,山東、廣東等六省超65;安徽以65.7位居全國第五,中部第一。細分來看,中國77.4%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江蘇、安徽等九省超80%;企業上云上平臺步伐加快,61.4%的企業應用了工業云平臺;智能化應用多場景滲透,山東、江蘇等五省均有超過20%的企業推進智能制造實踐,十大強省智能技術創新應用場景持續豐富。
“基于數據驅動的定制化設計,柔性化生產、網絡化協同、精準化營銷和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正在各類工業場景中加速釋放?!眹野l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強調,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數據已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制造業企業要像重視技術研發、設備更新一樣重視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在數據采、存、算、管、用全過程增加投入力度,加快行業高質量數據集建設,賦能“人工智能+”在行業、在企業得到落地。同時,還要共同防范和破除“內卷式”競爭,企業尤其是數智化能力強的龍頭企業要靠創新驅動和數據驅動來發展。
在石化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術,特別是行業模型協同創新發展,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與此同時,數據孤島、模型泛化難題、工業軟件“短板”等挑戰依然突出。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發展看廣東”系列發布會第四十二場,解讀《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西門子股份公司合作研究成果《發展中的中國中小制造企業數智化轉型》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暨研討會在京舉行。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開展2025年人工智能產業及賦能新型工業化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啟動相關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