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主題論壇——第四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在北京首鋼園舉辦。與會專家提出,近年來,我國積極踐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成就顯著,但仍面臨能源需求大、高耗能產業占比高等挑戰,石化等領域的碳排放問題依然突出,急需通過科技創新推動行業實現低碳轉型。
“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介紹,截至今年7月,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已達21.7億千瓦,約占全國發電總裝機規模近六成。我國已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最多的國家,并建立起當今世界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環境基準標準與風險管控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吳豐昌指出,“雙碳”目標為各行各業指明綠色發展方向。在這一新征程中,我國已取得多項研究成果,能源結構加速優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達到18%,特別是光伏與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但他也強調,我國能源需求總量大,化工等高耗能產業占比仍偏高。
“我們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能源化工行業首當其沖?!敝袊麻L、黨組書記馬永生表示,未來五年石油仍將在能源結構中占據主體地位,石化行業必須既能保障能源安全,又能引領綠色轉型。他分析,行業目前面臨三大難題:一是產業發展與降碳矛盾突出,碳排放來源多、總量大,降碳難;二是節能減排壓力持續加大;三是碳管理能力和低碳技術尚有差距,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高效低成本工藝和技術裝備尚未取得體系化的突破。
實現能源化工綠色低碳轉型,根本出路在科技創新。
“從可再生能源技術突破到新型儲能技術利用,從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到智慧環保系統的構建,每一項創新都在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新的動力。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綠色科技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我們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加快突破關鍵技術瓶頸?!睂Υ耍瑒⒄衩裉岢鋈c建議,一是繼續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加大對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的投入,突破可再生能源、新型儲能、智能電網、氫能以及CCUS關鍵技術,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二是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完善綠色低碳標準體系,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綠色化升級;三是不斷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堅持開放創新,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科技創新是唯一的出路,它是核心驅動力?!眳秦S昌表示,在能源領域,高效光伏、先進儲能技術等前沿技術突破,將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與穩定性,降低單位用電成本,緩解環境壓力。
“要推動轉型,就必須依靠技術進步?!瘪R永生建議科技創新要聚焦兩個方向:一是通用關鍵技術,包括新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技術、綠氫生產及儲運技術、低成本CCUS技術;二是行業特有技術,包括生物基化學品和燃料技術、綠氨煉化流程再造技術和乙烯電裂解爐技術。此外,石化行業綠色轉型還須加強國際合作,既要“引進來”,和外企共同研發低碳技術,如CCUS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面臨成本高、技術難度大等挑戰,可通過國際合作加速難題攻克;也要“走出去”,如中國石化參與建設了沙特全球最大的綠氫綠氨生產綜合體項目;此外,還要推動行業標準銜接與統一,推動全球石油化工行業綠色轉型。
在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過程中,防污閃涂料作為保護電力設備外絕緣的關鍵材料,其性能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電網的安全與可靠。污閃現象是指在污染和潮濕共同作用下,絕緣子表面形成導電層,導致絕緣性能下降甚至發生閃...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科研副院長,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備與加工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大鳴教授,已經入駐青島華仕達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高端塑料機械專家工作站”。早在公司創立初期,華仕達就成立了高端....
在油氣管網縱橫交錯的脈絡背后,有著無數默默深耕的匠人,國家管網集團油氣調控中心高級工程師姜念琛便是其中一位。他以數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在管道自動化領域打磨技藝、傳承薪火。從調度臺前的精準指令到控制系...
截至目前,中國化學賽鼎工程有限公司和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5臺JM-S爐,在湖北晉控氣體有限公司年產55萬噸氨醇項目上運行穩定,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全流程合成氨單位產品能耗1130千...
近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鈉新電池通過《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認證,成為全球首款通過新國標認證的鈉離子動力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