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融合 延鏈補鏈
中化新網訊 9月14日,在第十九屆榆林國際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產業博覽會期間舉辦的煤化工產業創新與綠色發展交流活動上,院士專家為榆林煤化工產業轉型發展把脈問診,建議榆林發揮獨有資源優勢實現多能融合,延鏈補鏈發展精細化工產業,構建特色能源戰略體系。
作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和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陜西榆林是全國重要的甲醇、煤制烯烴、聚氯乙烯等大宗化工產品生產基地,產能位居前列。近年來,榆林堅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方向,構建起4個千億級、8個百億級和一批以精細化工項目為支撐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體系。

圖為與會嘉賓在展區參觀。 (李軍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認為,榆林是我國同時擁有煤油氣鹽四大資源、也是國內現代煤化工產品體系最齊全的地區,應發揮獨特資源優勢,推動煤化工與傳統石油化工、鹽化工耦合發展,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融合發展,推動榆林能源化工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在煤化工與石油化工耦合方面,通過甲醇石腦油耦合制烯烴,將甲醇制烯烴放熱反應與石腦油裂解制乙烯的吸熱反應耦合,不僅可大幅降低能耗,提高石腦油的原料利用率,還可實現油、化隨時切換,構建煤油融合的新型化工產業鏈,對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也顛覆了傳統石腦油制烯烴、芳烴生產技術,具有流程短、能耗低、轉化率高等特點,減少了對原油的高度依賴。
據介紹,大連化物所與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乙二醇制1,2-二氯乙烷新技術,可將乙二醇和甲烷氯化物轉化為聚氯乙烯的生產原料1,2-二氯乙烷,打破電石法乙炔制氯乙烯路線的高能耗、高排放及汞污染瓶頸。榆林巖鹽資源儲量居全國之首,可將煤化工與鹽化工耦合發展,破解“堿氯失衡”難題,促進產業提能升級。
在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融合發展方面,比如煤制烯烴引入充足的綠氫,可以完全替代傳統流程中水煤氣變換環節,減少70%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時,電解水制氫副產的氧氣還能用于煤氣化工藝流程,這樣又能從空分裝置里“省下”一筆能耗,促進煤化工零碳排甚至負碳排。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兵器工業第204研究所研究員呂劍建議榆林集聚全省優勢資源,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精細化工創新平臺,錨定產業鏈應用終端,通過深加工發展含氟電子化學品、含氟涂料、特種高能燃料等高端精細化學品和功能材料。
在日常生活依托快遞實現便捷物流的同時,化工品尤其是?;返倪\輸卻因專業性強、安全要求高而面臨獨特挑戰。近日舉行的2025(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化工展覽會上,筆者了解到運輸企業針對化工行業的專業化物...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金融監管總局、供銷合作總社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
近年來,作為石化行業的發展重點,化工新材料產業在規模和自給率方面均實現了長足進展?!笆逦濉睂⒔?,行業將駛向何處?又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在近日召開的2025石化化工行業“十五五”規劃重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