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近日,由中國石化上海石化公司自主研發的60k大絲束碳纖維新產品在第28屆中國國際復材展正式發布。該產品為國內首創,有效填補國內市場空白。至此,中國石化已擁有24k、48k、60k等不同絲束規格近20種型號的碳纖維產品生產能力,形成了“通用型+高性能”“大絲束+小絲束”產品全譜系。

業內通常將每束碳纖維根數大于4.8萬根(簡稱48k)的稱為大絲束碳纖維。與48k大絲束碳纖維相比,60k大絲束碳纖維強度更高、抗變形能力更強,能夠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并帶動下游復合材料的生產效率,產品將主要運用于深海風電等領域。據中國石化碳纖維專家、上海石化副總經理黃翔宇介紹,近年來,隨著國內風電產業逐步向深海進軍,對于風電葉片的長度和模量有了更高要求。經測試驗證,上海石化60k碳纖維絲束拉伸強度比48k提高23%,單股絲束可吊起1噸重物;彈性模量比48k提高5%,可應用于功率更大、葉片更大的深遠海風電葉片等場景,助力我國風電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中國石化率先實現48k大絲束碳纖維工業化生產的突破,并經過近兩年的產業化研發攻關,成功突破60k以上大容量單噴頭工業制備技術難點,完成60k大絲束碳纖維從原絲制備到氧化炭化全流程“通關”,實現工業化試生產,成為國內首家能生產60k大絲束碳纖維的企業。

碳纖維性能優越,被稱為“新材料之王”“黑黃金”,比重不到鋼的四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7至9倍,并具有耐腐蝕的特性,廣泛應用于風能、太陽能、高鐵動車、飛機部件等領域。碳纖維技術有著森嚴的技術壁壘。長期以來,我國碳纖維發展主要聚焦小絲束碳纖維領域。中國石化2018年成功試制出48k大絲束碳纖維,并于2022年實現工業化生產,成為國內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絲束碳纖維技術的企業。多年來,中國石化走出了一條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之路,目前已在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領域申請專利842項,專利申請數排名全國第一、全球第三,獲授權408項,共完成PCT申請4項。
中國石化表示,將繼續強化產業鏈協同,全力打造碳纖維產業鏈核心集群,為“中國智造”、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高端新材料解決方案。
在日常生活依托快遞實現便捷物流的同時,化工品尤其是?;返倪\輸卻因專業性強、安全要求高而面臨獨特挑戰。近日舉行的2025(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化工展覽會上,筆者了解到運輸企業針對化工行業的專業化物...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金融監管總局、供銷合作總社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
近年來,作為石化行業的發展重點,化工新材料產業在規模和自給率方面均實現了長足進展。“十五五”將近,行業將駛向何處?又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在近日召開的2025石化化工行業“十五五”規劃重點發展....